這些口罩不符合相關產品標準,安全性也無保證,大量流通會影響防疫效果。
微信朋友圈、二手交易平臺出現假口罩
“藥店的口罩每天都在補貨,但市民的需求依舊很大。據不完全統計,5天門店銷售的口罩約120萬個。”
山東濟南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光霞告訴半月談記者,有的市民選擇在微信朋友圈、二手交易平臺購買口罩,但有可能買到假口罩。
多位市民反映,1 周前,朋友圈就陸續有一些網絡代購打著“外貿口罩”“3M 原標”“渠道庫存”等名義銷售口罩。
“在代購那兒買了50個醫用外科口罩,但收到貨后發現,口罩非常薄,包裝也很簡陋,按照疾控部門發布的標準測試了一下,發現上當受騙了。”
濟南市民周覓說,“當初在朋友圈買是圖方便,但仔細想想,原先賣衣服和化妝品的代購突然賣起了醫用物品,產品真偽很難保證。”
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也存在假口罩交易。
一個昵稱為“現貨口罩1000”的賣家如此宣稱:“標準的醫用N95口罩,現貨最少1000個起,交易不走平臺。”
半月談記者隨后發現,賣家的賬號為5天前注冊,商品圖片盜取自正規產品,詢問其生產資質和公司名稱也不回應。
多位購買者留言“按照3M公司官方驗證真偽渠道查詢,口罩是假的”“口罩激光打印標識模糊,與正品差距很大,買回來仔細看才知道”。
此外,也有市民反映,他們在一些線下藥店購買口罩,也曾買到假口罩。
假口罩如何流入市場?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邱寶昌說,與普通口罩不同,醫用口罩屬于醫療器械,其生產和銷售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備案,如果沒有相關資質不允許生產和銷售。
很多在朋友圈和二手交易平臺從事口罩交易的賣家,都不具備銷售資質。
多位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介紹,生產正規醫用口罩需要經過嚴格的生產流程,而生產假口罩的作
坊大多沒有無菌車間,工人也不戴口罩。
假口罩使用便宜的濾材及金屬貼片,僅能模仿外觀,無法達到標識的防護要求。醫用口罩產品必須達到嚴格滅菌條件,且放置期間為14天。
2月1日,山西晉城高平市丹陽橡膠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口罩生產車間趕制口罩。
假口罩的生產成本很低,不到正規口罩的一半,使得不法廠商參與其生產、銷售、流通環節,有利可圖。
濟南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支隊長房星透露,除極少量被散客購買外,多數假口罩都是通過逐級批發的形式,銷售給進貨把關不嚴或罔顧法紀、知假售假的不法商戶,最終流入消費者手中。
口罩以假亂真,還需嚴防死守
假口罩既侵害了消費者的健康權,也侵害了正規合法企業的知識產權,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
如果是生產和銷售普通的、非醫用的偽劣口罩,可能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如果是生產、銷售偽劣醫用口罩,則可能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最高檢近日下發《關于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刑事案件辦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對涉及危害疫情防控工作、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依法從重從嚴把握。”
現在口罩屬于救災物資,更應加強管控,通過法律形成震懾。
相關部門應通過嚴審賣家資質等方式加強口罩銷售管理,特別要加強網絡平臺監管。
民眾一旦買到假冒偽劣口罩,要積極向市場監管、消費者協會等部門投訴售假行為,并及時提交相關證據供監管部門查處。
在相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的同時,消費者也要提高安全意識,從醫院、藥店、大型超市或廠家代理商等正規渠道購買口罩。
目前,各地陸續在小區設立廢棄口罩回收箱,這對于避免廢棄口罩流入不法廠商手中至關重要。
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司紀亮建議,進一步完善這一舉措,“有條件的消費者可對口罩酒精消毒,再統一丟棄,避免病菌傳播”。